作者:Alex Tyrrell

Alex是一名职业水下摄影师,居住在泰国,在涛岛运营着Dive4Photos,专注于水下摄影。他经常发表文章在各种潜水杂志上,在潜水展上做演讲,从2014年起就作为UWMP的月赛裁判之一,同时他也是2017以及2018亚太水下摄影挑战赛的裁判。

Alex在2001年回到英国开始潜水,两年后开始水下摄影,在2006年购入他的第一台单反后更加痴迷。从此以后他作为潜水教练,潜导,摄影教练就职在亚洲各地的潜水店,目前已超过4500潜。

www.dive4photos.com

www.atyrrell.com

 

 

 

我在潜水行业工作,经常潜水,长年累月下来便能在当地的潜点观察到海洋生物的繁殖周期。我便能够根据孵卵期提前安排潜水摄影计划。如果我在做潜导的时候发现抱卵的生物,我会在这一潜结束后再带相机重回该潜点。仔细研究拍摄对象的产卵习性并制定相应的计划,可以极大地提高水下拍摄鱼卵的成功率。

产卵

大部分鱼类产卵的方式是撒播,或叫浮游产卵,它们将质量极轻的配子(精子和卵子)排在水里,让它们随洋流飘散。产卵通常需要同一种类不同性别的两条鱼,但某些时候也会有鱼群聚集,形成“产卵潮”,通常速度极快,排出配子便会退散。这种现象要么发生在黎明前,彼时潜水员们尚未下水,要么发生在黄昏后,彼时白天的潜水刚结束而夜潜又尚未开始。因此这一景象很少被人捕捉到,但印度—太平洋区域的麒麟鱼除外,许多潜水公司都会安排黄昏潜水,来目睹这种彩色鼠科鱼的交配仪式。

时机

要想拍到抱卵的生物,时机不可选错。因此你需要了解潮汐周期,以便发现产卵的生物。一些生物产卵的时间不固定,但另一些却会在固定的月相时期产卵。所以熟悉拍摄对象的交配习惯十分重要;如果你错过了时机,很可能空手而归。

下面我为不熟悉月相变化的人列出了月相周期:

– 新月(也叫黑月亮)- 月亮此时不可见
– 峨眉月
– 上弦月或半月
– 盈凸月- 明月超过一半
– 满月-圆月
– 亏凸月
– 下弦月- 也叫半月,与上弦月相对
– 残月

通常来说,在新月与满月之时,强劲的洋流冲散幼虫卵就会孵化。知晓月相能让你掐准时间在卵孵化到较成熟阶段时下水.

设备

镜头可以根据拍摄对象的大小和行为模式来选择。微距一般是拍摄海洋生物的卵的最佳选择

理论上,60毫米的微距镜头就可以,但是拍摄对象需要离镜头足够近才能达到放大的效果,这可能吓跑某些拍摄对象,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大于或等于105毫米的焦距是更可取的,这能保证1:1的放大比例,并且让摄影师在较远的距离进行拍摄。如果你使用的是全画幅传感器,105毫米及以上就尤其可取。如果使用裁切系数2.0的无反相机,60毫米的镜头绝对是最佳选择,45毫米其次。

在拍摄过程中,为了拍到卵的细节,你可能会想要更高的放大率。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增加一个微距增倍镜(近摄镜),在潜水时即可安装。

这种方法缩小了镜头的最小对焦距离,可以让你更加接近拍摄对象,从而得到更高的放大率。但是这也限制了最大聚焦距离,因此最好增加一个翻转适配器,让你在水下能够快速调整和拆除增倍镜。

增倍镜的放大率从+5到+25不等,但一定注意放大率越高,拍摄距离越短,所以你要估算好你能离拍摄对象多近。景深也会随之减小,放大倍数越大,景深越小。因此为了保持景深,需要使用小光圈——我通常搭配Nauticam SMC使用F/32或者F/36。

这种设置适用于拍摄海底生物的卵,比如小丑鱼和一些甲壳类,它们不会被近距离的镜头打扰。但是遇到害羞的拍摄对象时,你的对焦距离不可能太近,除非你换低倍数的增倍镜.

其他常用的调高放大率的方法有在镜头前方安装近摄滤镜,或是在摄像机主体和镜头之间加装增距镜。但这两种装置都在防水壳内,全程水下拍摄只能用一种模式,所以灵活的外挂近摄镜更受欢迎。近摄滤镜与微距增倍镜的工作原理相同。增距镜则有不同的放大率,最常用的是1.4倍和2倍,它能够在不改变最小对焦距离的前提下放大相应的倍数,适用于拍摄害羞的海洋生物。

直接打光适用于拍摄大部分鱼卵,一只闪光灯就足够了。但是如果光圈较小,需要额外增加光线(例如远距离拍摄一只害羞的生物),就需要增加一只闪光灯。

拍摄对象

以下拍摄对象均属于印度—太平洋区域。在其他区域你需要对当地海洋生物进行一些研究,这样才能了解你可能遇到的生物。

麒麟鱼

这大概是排卵鱼类中最常拍摄到的一种,因为它们每天都在同一片区域活动,交配期也固定在黄昏日落时分。它的“黄金照”是指公鱼母鱼一同出镜且对焦在鱼卵上,这需要摄影师对时机毫秒不差的把握!

小贴士:

将相机调成连拍模式,调高感光度并调暗闪光灯以便快速回电,快速连拍捕捉该瞬间。如果有洋流经过,切记要背它,因为鱼类都会正面迎向它,否则拍出来的便都是背面了。

小丑鱼

小丑鱼产卵的地方就在它们寄宿的海葵附近,因此是最容易拍摄到鱼卵的鱼类。我在曾经在盈凸月的时候发现鱼卵,它们通常在满月左右开始孵化。

小贴士:

可以近距离拍摄发育的鱼卵,记录内部胚胎的生长过程。也可以从稍远的距离拍摄成年鱼呵护鱼卵的行为,它们会鱼卵上喷含氧水,而且会用鳍清除堆积起来的海藻。

天竺鲷

这种鱼属于口育鱼类,公鱼用嘴孵化受精卵,同时也保护这些受精卵不被其他鱼类吞食。这些受精卵在娥眉月时期发育,到满月左右你甚至可以清晰地看到卵囊内胚胎的眼睛。注意颌骨腔较低且向外伸展的鱼,这些就是携带鱼卵的公鱼们。

小贴士:

使用焦距较长的镜头,给它们空间,否则它们会逃开。最佳拍摄时机是公鱼吐出鱼卵并旋转它们(也叫“搅拌”,保证每个卵子都能正常发育)的时候。速度一定要快,因为这个动作只会持续一秒左右。

甲壳类

很多甲壳类生物的卵藏在腹部下面。随着卵子发育变大,它们会从腹鳍滑出来,变得比较显眼。有些虾的卵在体内,如果是身体比较透明的种类,肉眼就可以看到体内的卵。

小贴士:

一般来说,长焦镜头是最好的选择,既有拍摄空间又不会惊吓到拍摄对象。拍摄更小的生物则可以加装一只近摄镜,这样一来绝大多数甲壳类都不在话下。

许多其他生物的卵也是很有趣的拍摄对象。海蛞蝓的卵通常呈带状,某些躄鱼将卵藏在身体一侧,珊瑚虾虎鱼将卵产在它们寄宿的珊瑚上,而裸叶虾虎鱼则将卵产在废弃的瓶子、罐子或者椰子壳里。在亚洲的海洋小生物潜点你可以发现火焰乌贼将卵产在裂隙或夹缝里,如果你够幸运,还可能看到罕见的携带着一簇鱼卵的蓝环章鱼。

明确你的拍摄对象以及它的产卵周期是至关重要的,这样可以将潜水计划与产卵期对应起来。选择最合适的相机设定,遇到好的拍摄对象的时候一定要有耐心,如此才可能拍出一张最棒的“鱼卵照”